“国际标准助力企业绿色低碳发展”企业CEO圆桌对话会成功召开

12月5日,以“国际标准助力企业绿色低碳发展”为主题的“企业CEO圆桌对话会”在江苏南京举行。中国电机工程学会和IEC国际标准促进中心(南京)(以下简称IEC中心)创新会议形式,首次联合主办面向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端装备制造业龙头企业的国际标准化主题高端对话会,旨在为企业搭建互动交流平台,通过解读政策、分享观点,切实提升企业国际标准化意识,构建国际标准化良好生态,帮助企业更好应对全球碳中和背景下的机遇与挑战,助力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IEC第36届主席、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电机工程学会理事长舒印彪,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合作组织驻会副主席刘泽洪,国务院原参事、国家制造强国建设战略咨询委员会委员、国家产业基础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标准化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张纲,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特种设备局原局长崔钢,北京电力交易中心党总支书记、副总经理谢开,国家发展改革委能源研究所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执行主任田智宇,中国电机工程学会用电侧低压直流系统专委会主任委员、中国电池工业协会副理事长马德军及来自发电、输电、新能源、储能、电工设备、信息通信等行业领域的20多家重要骨干企业、新兴技术企业高层管理者参会。IEC中心主任范建斌主持会议。


舒印彪在致辞中指出推动绿色低碳发展是国际潮流所向、大势所趋,已成为全球广泛共识。当前,美西方国家正在积极推进“减碳”机制,相继发布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CBAM)等“碳关税”政策,通过征收碳关税,减少产品碳泄漏,以保持本土产品竞争力。作为美国和欧盟的主要商品出口国,中国应主动应对好、适应好“碳关税”对我国企业的影响。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蓬勃兴起,绿色低碳产业成为大国竞争的新领域新赛道,国际标准是掌握绿色产业主导权的重要战略手段,只有充分重视国际标准的战略地位,才能巩固好我国绿色低碳领域产业领先优势。希望我国企业能组织起来,形成合力,共同参与能效、低碳等国际标准制修订,以国际标准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高质量发展,强化国际标准化人才培育,建立健全国际标准化人才梯级培养模式。


刘泽洪在致辞中指出加快构建“以我为主”的能源电力国际标准体系,能够有力促进技术创新,推动产业升级,助力企业走出去。推动构建中国主导的能源互联网标准体系建设,是抢占能源电力国际标准制高点的有力抓手和重要突破口,需要政府、企业、国际组织等各方积极参与、共同努力。


主旨演讲环节,谢开详细介绍了新能源参与电力市场的现状,并从新能源高占比电力市场顶层设计、绿色电力市场标准体系建设等方面,为新能源参与电力市场交易提出了具体建议。


田智宇从全球能源气候发展大势出发详细介绍了国际绿色低碳博弈发展的演变历程,重点聚焦碳关税、碳足迹等政策对我国的潜在影响,并提出“以我为主”推动绿色低碳转型,关键在于构建中国特色的碳定价机制,要积极参与国际能源、气候、产业和贸易治理和规则制定。


范建斌聚焦国际标准与产业发展分享了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国际标准化动态,介绍了IEC新战略规划、治理改革情况,汇报了IEC中心建设成果。他指出,国际标准对企业科技产业发展发挥着重要战略引领作用,当前企业参与国际标准工作意识不强、投入不足等问题突出,在路径、方向、流程等方面缺乏专业引导,需要专业化平台支撑,希望企业积极对接IEC中心,以国际标准为重要战略抓手,紧抓新领域新赛道机遇,切实提升产业主导权和话语权。


马德军从碳足迹标识与核算等方面解析了绿色贸易所面临的关键问题。重点关注《欧盟电池法》作为全球首个将市场应用产品纳入碳足迹管理的强制性法规,对我国电池等行业带来的政策挑战,并介绍了国际上涉及碳足迹的主要国际标准机构及开展碳足迹工作的现状。


圆桌对话环节,企业嘉宾围绕优势产业领域实现标准引领、构建国际标准生态圈、争取国际标准化领域国际话语权等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并围绕如何更好参与国际标准化工作提出具体建议,希望定期开展国际标准及相关政策的宣贯、研讨和解读,分享国际标准化最新资讯;为企业培育国际标准化人才提供专业培训和实践平台;完善机制、畅通渠道,加快重点领域技术创新成果向国际标准转化;充分发掘国内团标、行标资源,提升我国国际标准贡献率。

崔钢在讲话中强调做好“双碳”标准化工作关键在于做好顶层设计,要开展方法学研究,组织制定重要产品碳相关标准,建立产品背景数据库,指导企业编制碳足迹报告并开展第三方核查,帮助企业“走出去”。


张纲在总结讲话中高度肯定了本次会议对提升企业国际标准化意识的重要性。他指出,本次会议邀请企业CEO参会,就是希望企业从高层管理层面提升重视程度、落实行动,将国际标准作为长期发展战略,通过构建自上而下的系统体系,建立全方位、多覆盖的标准化团队,统筹资源、深耕细作,才能形成国际标准化务实成果。


此次圆桌会立意新、内容实,企业参与积极性高。企业代表表示,通过聆听圆桌会关于国际标准化动态,碳交易、碳关税等政策的详细解读及海外市场拓展等经验介绍,对于国际标准化有了更深入、更全面的了解,提振了企业在拓展全球市场时应对风险挑战的信心。